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、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大龙研究员、宁夏大学杜建录教授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18-06-14浏览次数:602

  

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、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大龙研究员、宁夏大学杜建录教授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

 


2018年5月25日,应必赢官网邀请,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、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大龙研究员、宁夏大学杜建录教授来必赢官网开展学术交流,他们围绕《理论与方法: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》这一主题与我校师生进行座谈,副校长田澍教授出席座谈会。座谈会由何玉红教授主持,刘再聪、李晓英、潘春辉、张连银、僧海霞、杨芳、张继刚、马军霞、马玉凤等老师及博士、硕士研究生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



 王子今教授认为相对于社会科学,历史学研究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。历史学有很好的传统,是一门讲实学的学问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将当时所知之书按照经、史、子、集分类,其中史类占到38%。青年史学者做研究,要注重打好基础,但也必须进行多种学科知识的充实。




陈支平教授认为历史研究关注的是“人类的历史”,社会科学则更多地关注当下的文化存在。文化是在历史演变中形成的,有一定的历史根据。但文化现象一旦形成,历史研究的结论很难改变其蕴含的观念。严格地讲,文化与历史的内涵明显不同。



 

李大龙研究员认为历史学之于社会科学,具有基础性的作用。但社会科学关注的人类文化现象有时是缺少客观历史依据的。与客观历史比较,文化现象更具有社会影响力、感染力。社会科学在研究文化现象时,往往缺少历史性的关怀。近年来,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流行的“建构主义”理论被引入史学研究。不难发现,目前基于“建构”论说的史学研究不是在建构历史,在很大程度上是在“解构”历史。


 

 杜建录教授认为社会科学关注的文化现象都有一定的载体,但载体不一定是完全的历史真迹。也就是说,文化观念的形成、文化现象的存在不一定完全符合“历史”。历史研究的源动力是求真,求真因社会科学研究破解难题之需而生。


最后,四位老师以个人学术经历、学术思想与学院青年老师及研究生进行了交流。